1988年修宪,承认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2010年我访问瑞士时,双方一致同意加快建立自贸区的准备工作。三年多来,两国的相关部门一直紧锣密鼓地推进谈判,进行了九轮并最终结束了谈判。

到2020年通过努力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需年均增长7%左右。中瑞关系和务实合作能够达到什么高度,既取决于能否抓住新的机遇,更取决于能否提高双方互信和理解的层次。进入专题: 瑞士 。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也会给包括瑞士在内的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3日在瑞士《新苏黎世报》发表题为《为什么选择瑞士》的署名文章。
关于这次访问,我想了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是访问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中瑞合作要走得更好更远,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个国家的互联网上充斥着关于野蛮征地、良心犯以及太子党各种荒谬之举的消息。
越南的人口仍比较年轻,到2030年才会开始老龄化,这与劳动力数量去年起就开始萎缩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2013-5-30 进入专题: 越南 腐败 。尽管这种赤裸裸的政治交锋有时会被打扮为围绕国家前途问题而展开的意识形态斗争,但其呈现出来的面貌却让人疑心这是一场赃物争夺战。越南政府还摆出了一些姿态,以示自己已吸取教训。
近日,越南央行将政策利率下调至7%,这是该行连续第八次降息,目的是推动经济体系恢复运转。历史上,越南曾长期与其规模庞大的北方邻居为敌。

至少从理论上讲,该协定可迫使越南整理内务。但是,越南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仍然较低,即便在服装行业也是如此。但民主以及越共的领导地位均不在讨论范围之内。越南也上演了一出类似的政治肥皂剧。
国有造船企业越南船舶工业总公司(Vinashin)背负44亿美元巨额债务的事情被曝光,为这出肥皂剧揭开了序幕。他挺过了这场内斗,但被迫低头认错——去年10月,他为自己对国有资金处理不当向越南国会(National Assembly)道了歉。银行体系则充斥着过度向消费者放贷和房地产价格崩盘留下的坏账。尽管越中两国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悬殊(越南只有9000万人口,人均国民收入1500美元,而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民收入6000美元),但两国的相似之处如此明显,让人忍不住要把它们比较一番。
如中国的情况一样,这场政治内斗涉及的主要是大佬们的代理人。在一个办所有事情几乎都需共产党权力掮客点头的国家,经济体系已陷入停转。

阮晋勇的政治命运一度吉凶难卜。最近的多起丑闻无比清楚地显示出,腐败、既得利益和浪费问题根深蒂固。
听起来这像是在说中国,其实这是在说越南——它同样是一个一党制国家,在那里,民众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各种渴望,正在与一个僵化而漏洞百出的政治体制激烈碰撞。在截至2007年的5年中,越南经济年均增长率曾达8%。当时,一些外国投资者正在寻找下一个中国,越南就是在那个时候得到了他们的青睐。它承诺(当然不是头一次承诺)要彻底改革国有部门,甚至还开启了宪法改革的协商进程、打算考虑民众提出的各方面主张——从土地改革,到同性恋的平等权利。鉴于人口结构正处于黄金期、民众进取心强、创业热情高,越南经济的增长速度本应快于目前的水平。肥皂剧的主角是越南总理阮晋勇(Nguyen Tan Dung),他曾是越南最有权势的人物。
像中国一样,越南也刚刚经历了一段激烈的政治内斗,这段内斗为越南民众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窥视一下越共系统的内部运行情况。这个国家亟需改革国企,也就是那些效率低下、裙带之风盛行、代表强大既得利益的庞然大物。
去年,中共打倒了一名党内人士: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这颗曾经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在其本人被控腐败、其家人被控谋杀之后,遭到了整肃。这个国家刚刚摆脱一起丑闻,这起丑闻暴露了共产党核心的致命腐败。
问题是,越南已直接从集体化体制跨入裙带资本主义,中间几乎没有任何过渡。TPP旨在为成员国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从公共部门招标到国有企业等各项事务实施监管。
最后,越南船舶工业总公司董事长成为替罪羊,被判20年有期徒刑。如今,越南的增长率已经下降,无力地徘徊在5%的水平上——这还是官方的数字。那些从体制中获益匪浅的人是否有动力来废除这个体制,对此我们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越南的经济发展很可能会令世人失望
不管是限购、限贷,还是20%的个税征收等持续严厉的需求管控措施,在市场交易主体理性应对及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付诸执行的背景下,政策效率日渐低下,房地产调控亟待创新思维。货币宽松背景下投机投资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住房需求难以有效缓解,但今年以来出台的20%住房交易个税征收为何也没能稳住市场价格?目前来看,尽管北京等大城市出台了相应的较为严格的规定,但执行过程中却大打折扣,买主与卖主之间通过实行双重价格规避税收,向政府低报房产真正售卖价格以降低甚至规避个税,由此让房地产新政流于形式,而且导致统计局发布的住房价格数据有偏低的可能。
进入专题: 房地产 调控 。另一方面,对存量房产全面开征房产税可能导致房价大幅暴跌,引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住房贷款等相关资产大幅缩水,由此可能陷入困境或者爆发危机,政府可能被迫实施类似美国金融危机的超常规救助。
房地产价格并未因调控加码而逆转,而且继续延续普涨格局,房地产仍然没有跳出越调越涨的怪圈,破解房地产调控困境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中国2012年人均收入才超过6000美元,收入偏低是中外差异的重要体现。
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5月18日发布的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显示,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7个,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6个。当然,政策尽管面临困难,但也不是缺乏有效的办法。第三,解决政府缺乏土地出让金的财政困境问题。基于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何政府迟迟未推房产税?一方面,房产税的开征面临着双重课税的嫌疑。
尽管房地产调控陷入困境,但在持续加码的行政需求管控背景下,投机投资住房购买需求大幅增长缺乏基础,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供给调控则较为薄弱。另一方面,二手房市场营业税等卖方承担的税收极容易转嫁给买方,即卖方在签订买卖协议时约定相关的税收由买方承担,否则房东将选择惜售,20%个税的征收无疑可能由于转嫁的现象而隐性提高购房者成本。
刚需既然无助于解释房价波动,那当前房价为何上涨呢?从理论上上说,房价上涨必须有资金的支撑。对当前居民拥有住房的数量计入基数,为保障自主需求,拟对超过2套以上的新购买的房产征税,而且税率按照住房套数持续上升,可以根据房地产市场调控情况逐步微调房产税。
同时,拥有住房的家庭也没有动力去多买住房,结果房价由于住房供给增加和需求抑制而有望逐步平稳甚至回落。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新春伊始继续加力,2013年3月2日中国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强化对二套房的相关管控政策,同时提出对出售自有住房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税收。